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江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近期,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4月3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解读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
登高望远,其时已至,江西开启双向高水平开放新征程。
参与全球产业布局
走进全球规模最大的苹果智能无线蓝牙耳机制造基地——江西立讯智造有限公司,17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完成数千万套产品订单。
成立于2015年,凭借海外高端订单,短短几年,这家从沿海落户革命老区吉安的企业成长为江西最大的加工贸易企业,年产值高达300亿元。
依靠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老区主动对接“大湾区”,吉安实现与全球产业转移联动。在吉安深圳特区产业园,一条双向六车道的“深圳路”两侧分布着数百家电子信息相关企业。
南昌至日本大阪货邮包机上装载着防疫物资(4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浩波 摄
开放成为驱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试验区建设,江西力争打造南接粤港澳大湾区、东联长三角、西通新亚欧大陆桥的经济走廊,形成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新型产业合作模式。
“深化与沿海地区产业链合作,有利于发挥内陆资源、要素成本、承载空间等方面优势,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对巩固我国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意义重大。”江西省工信厅厅长杨贵平说。
江西大开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在江西设立试验区是我国深化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革命老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张和平说。
构建高效开放平台
赣州国际港一片繁忙,这里已开通19条中欧(亚)班列线路,通达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26个城市。世界前十名的船舶公司,超过半数已入驻赣州港,全国8大物流企业在赣州港设立省级区域中心。
从20世纪80年代初结束“借港出海”的历史,到建起全国铁海联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内陆港,是江西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新平台、新空间的缩影。
在江西省赣州港,一列中欧班列等待发车(2017年7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2019年下半年以来,南昌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开通运营;南昌至大阪直航航线正式开通;南昌昌北机场海关、赣江新区海关、青山湖海关开关运行……目前,江西省拥有4个国家级开放口岸和1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182条国内外客货运航线。
南昌海关关长张格萍说,在试验区建设中,江西将进一步推进与长三角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口岸互联互通、通关一体化。
同时,江西将建设若干内陆无水港,与沿海港口实现无缝对接,将沿海港口管理体系和港口功能内移,支持开行内陆无水港至沿海港口的集装箱铁水联运班列,逐步缩小内陆企业与沿海企业在进出口货物物流成本差距。
“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将有助于江西由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江西省商务厅厅长谢一平说。
对标一流优化营商环境
“一季度我们超额完成200万欧元订单,全年产量预计增长20%。”疫情之下,德资企业费森尤斯卡比(南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明依旧信心满满。
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江西的全资子公司,复工复产期间面临较大用工缺口。在南昌经开区驻企联络员协助下,企业开展线上招聘,同时开通“点对点”通勤车,让员工从“家门”直接到“厂门”,迅速实现正常生产。
“受海外疫情影响,集团在一些国家的分厂产能不足,南昌分厂承担了不少额外任务。”杨志明说,经历疫情考验,集团更加看好江西的营商环境。
在南昌经开区德资企业费森尤斯卡比(南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人们在工作(2019年6月5日摄)。新华社发
国际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营商环境的竞争。
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压缩进口许可证办理时限……近年来,江西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力争在竞争中赢得优势。
“高水平开放不仅要实现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还要打通物理、制度、观念等各类障碍阻隔。”江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说。
在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江西将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与试验区建设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标准化,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不断提升监管和服务水平。
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
“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江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殷美根说,江西将加快构建内外并举、全域统筹、量质双高的开放格局,走出一条内陆省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