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樟树潭里的新居民 ——上泸镇苎圳村82岁贫困户孔仙花搬迁脱贫感党恩

2020-06-14 23:35  阅读:12968 

告别故土、走出大山,这对于上泸镇苎圳村天窗岩自然村的几十户贫困户来说,放在从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是现在,他们不仅搬出了大山,住上了楼房,有了稳定收入,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

“我是天窗岩人,也是樟树潭人。”这是他们搬入樟树潭移民集中安置点后的共同心声,也是对新环境有归属感的真情流露。今年82岁的孔仙花老人是2017年实行整体搬迁的33户贫困户之一。在天窗岩自然村生活了几十年的她,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能搬出大山,住上楼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搬下来的两年来,她的精神状态好多了。还给区领导唱过歌呢!”采访前,村干部给了记者关于老人的第一印象。

沿着安置点整齐宽敞的水泥路,记者前往孔仙花家中探访老人的新生活。从移民点大门进去,拐过一个路口,一同的村干部将车停在一排两层小楼前,“她就住这里。”看到有车来,老人迎了出来。这时,记者才看到老人拄着双拐。走进老人家,记者看到,不大的客厅里摆着餐桌、椅子、冰箱等家具电器,墙上张贴着伟人像,简单朴素却干净整洁。得知记者来意后的老人爽朗地笑了,声音洪亮、言语清晰。“感谢共产党,让我享了一把‘尾巴福’。要不是有好政策,我可能一辈子都会住在天窗岩。”老人用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表达对新生活的感激之情。

当记者问起她住进新房两年来的改变时,老人打开了话匣。“现在真的好。自己不出钱就住上了两层的小楼房,喝的是自来水,一拧就有,就是下大雨,自来水也是干净的。买菜也很方便,每天都有人拉到家门口来,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我自己还种了些菜。”说话间,老人拧开了厨房的水龙头,带着记者看了种在屋后的空心菜、辣椒……老人脚残疾,行动不太利索,但仍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钱也够用。每个月养老的钱有两百多,三个儿子每人每年都要拿2000元给我,我也用不完,就每人退还800元,钱多了放在身上不安全。”“天气好的时候我还能串串门,跟大家聊聊天,周边住的都是原来天窗岩的老邻居,都认识。”一问一答间,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显得很满足。

“住在天窗岩的时候真是苦哦,吃的、用的样样都不方便。住的是泥土房,一到下雨的时候就漏水,总是担心它哪天就倒下来了。”“喝的水虽然是山上接来的,但是下大雨的时候就没法喝。”“有一次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水从水缸里满出来流了一地都是,把整个家都淹了,也没人来看一下……”提起搬迁前的生活,老人更感觉现在生活的便利。“厕所也没有现在的好。”老人特别强调说。“三个儿子平时都不在家,就我一个人住。但是周边住的都是熟人,有什么事喊一声就有人来。”老人现在虽也是常年独居,但乐观开朗、健谈善谈。“现在的生活这么好, 您一定要注意身体。祝您长命百岁。”采访结束,村干部和记者表达着对老人的祝福。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天窗岩自然村三次易地移民搬迁174户777人,基本实现了整村搬迁。”村干部的介绍让记者决心前往天窗岩探查。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车子紧贴山体一侧前行,路则掩映在绿树翠竹间。从樟树潭移民集中安置点到天窗岩自然村车程约半小时,但是海拔已经上升到700米左右,手机也失去信号。

踏着石头铺成的山间小路,记者来到孔仙花老人原先居住的房子前。土木结构的房子低矮而破败,门口石灰粉刷的墙皮剥落后露出黄色的泥巴墙,透过木档窗户望进去,里面灰暗而阴沉。这时,记者才更深刻体会到老人唱的“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含义,才更明白老人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对党和政府的感恩。

来源:稻花香里广信

19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