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9日,我区正式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近年来,皂头镇以脱贫摘帽为新起点,严格按照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工作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收官之年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再用力,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稳步提高脱贫质量,带领贫困群众逐梦小康路。
以扶贫政策的落实落细,持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皂头镇周石村村民盛良水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以来,他在扶贫政策扶持下,盖起标准化养殖棚,不但脱了贫,而且致了富。
盛良水说:“我是政策的受益者。我养了170余只羊,盖的80平方米养殖棚政府给了1.5万元补贴。今年年底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卖,一只羊能卖1500元左右,除去养殖成本差不多有8万元左右的收入。帮扶干部又帮我申请到了小额贷款优惠政策。今年我申请到5万元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这样就可以扩大养殖规模了。”
今年以来,皂头镇按照易返贫户、一般户、稳定脱贫户和高质量脱贫户的分类要求,对全镇1083户贫困户进行分类管理,结合贫困户的劳动力、健康以及务工情况进行因户施策,从而积极对接产业扶贫“十大扶贫项目超市”和就业扶贫“八条途径”等各项扶贫政策,将扶贫政策落实落细,从而充分鼓励、引导贫困户参与就业和产业发展,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2019年度,该镇共发放光伏受益资金78.45万元,产业直补资金92.98万元,教育补助资金45.2万元,公益性岗位资金44.85万元,外出务工交通补贴资金16万元,雨露计划资金6.9万元,水库移民补助资金20.7万元,民政保障资金455.06万元,代缴新农合和商业补充保险资金153.72万元。
从扶贫产业的发展壮大,持续增强增收致富的可持续
“一下子就卖光了”。毛湾村村民柯常亮一大早就从农贸市场喜笑颜开地回来了。在云田农业的指导和帮助下,他家种植的食用菌菇已经上市,每月每茬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云田农业是皂头镇在2017年引进的,现在已经建成全区规模最大的菌菇产业基地。该基地以“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共同参与的方式,让贫困群众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脱贫摘帽只是阶段性的胜利,让贫困群众实现长效增收才是关键。”该镇党委书记赵娟这样说。皂头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发展大计,坚持产业与脱贫攻坚同步发展,建立健全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拓宽了贫困人口的增收渠道,全面巩固和提升产业扶贫成果。
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可持续,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皂头镇在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的同时,在贫困村周石村、毛棚村投资9000万元建成了全区规模最大、发电量最大的光伏扶贫产业基地。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支部引领、企业带动、贫困户入股、村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该镇7个村率先在全区成立了扶贫产业合作社,贫困户覆盖率达60%以上。2019年,三联、毛湾、皂头和象山村扶贫产业合作社通过与云田农业合作,实现菌菇产量8万斤,经济收入60万元,贫困户实现15%以上的利润分成,从而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切实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用贫困退出的精准精确,持续提升脱贫攻坚的高质量
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基础和关键环节。自脱贫攻坚整改工作开展以来,皂头镇严格按照贫困标准和“七清四严”等要求和程序,在原有建档立卡数据的基础上,组织镇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结对帮扶干部,开展地毯式、拉网式全面普查,重点排查未纳入建档立卡低保人员、残疾人、危房无房户、五保户、大病户、无安全饮水户、五劳动力户、独居老人户、疑似户、边缘户、问题户、争议户、信访户等13类人员。通过入户调查、群众评议、公告公示、镇级审核、县级审批等多种手段和环节,把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和信息采集搞准搞实,确保应进则进、应删就删,做到扶贫路上不落一人。2019年动态调整以来,全镇经过一整改一回头再调整,新识别贫困户5户21人,自然人口增加53人,自然人口减少130人。截至目前,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83户4411人。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精准扶贫的基础、前提和关键都是精准识别,没有精准识别,就无法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就没有精准退出,缺乏精准的扶贫,脱贫质量势必会打折扣。皂头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严格按照“村为单位、分级负责、精准识别、长期公示、动态管理”的原则,认真细致做好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工作,进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在精准中确保脱贫攻坚高质量。
脱贫致富奔小康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中,皂头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群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在脱贫攻坚战上当先锋、站前列,谱写丰溪河畔多彩皂头更加稳定脱贫、更高质量脱贫的新篇章!
来源:稻花香里广信 许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