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基辅3月1日电(记者鲁金博)我在不时传来的炮击声中辗转反侧一夜,1日一早向窗外一望,乌克兰首都基辅城中飘起白雪。两三只鸽子在我的窗口驻足,留下爪印。
(视频截图)
一个来基辅工作才半年的中国朋友向我求助。他打算今天撤离基辅,想看看我能否把他送到河对岸的集合地点。我从白俄罗斯来基辅,现在开着的还是白俄罗斯车牌汽车。有过穿越封锁区的经历,我寻思,送人过河容易,回来可能有点难度,但是眼下这里最难找的就是交通工具,这个忙必须帮。
宵禁已结束,街上零星能看到一些人和车。55路公交车正在运营。
“感谢新华社的同志送我过来。”朋友钻进车里,松了一口气。
“可别说感谢这种话。”我连忙回答。
顺利抵达目的地。“你回去路上一定小心。”他下车后一再嘱咐我。
朋友打算先与另外一对父子会合,之后再接上几个中国留学生。“车上位置不够,但大家将就一下,能多带一个是一个。”他说。
就在2月28日,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出呼吁,乌克兰安全形势不断恶化,在乌克兰的一些中国公民遇到一些实际困难,有中国公民社团和个人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向有困难的同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对缓解我同胞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使馆认为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扶危济困、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请继续这样做下去”。
“在目前困难的情况下,特别是商店供应和城市交通严重不畅的情况下,同胞们相互帮助是最直接、最管用也是最温暖的。”使馆在呼吁信中说。
这两天,我知道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一直忙前忙后,连轴转工作。在几个同胞的微信群里,大家有消息第一时间互相通知,互相提醒安全,一起想办法解决困难。在朋友圈里,我还看到有中资企业的朋友整理出房间,临时收留有需要的留学生。“困难肯定会过去的。”留言中,大家互相打气。
抱团取暖不只是同胞之间。回程路上,我在高架桥上看到一位乌克兰老奶奶在赶路,就停下车问她是否需要帮助。“我要送女儿赶9点15分的车,她走得快,走到了前面。”老奶奶焦急地对我说。我把她们母女二人一起送到汽车站。
可怜天下父母心。看老人这一通奔波实在走不动了,我决定开车送她回家。路上又看到一个不相识的中国人正焦急地打车,一问正好可以先顺路送他到车站。
终于到了老奶奶家。下车后,她一回头,送给我一个飞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