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1日
是第33个世界人口日
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
“80亿人的世界:迈向有弹性的未来——
抓住机遇,确保人人拥有权利和选择”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主题确定为
“生命至上,守护未来”
世界人口的发展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9年初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
1804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
↓
1927年增长到20亿
↓
1960年达到30亿
↓
1975年达到40亿
↓
1987年上升到50亿
↓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
↓
2021年全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5.96亿人
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总体来看,亚洲人口最为密集,非洲、东南亚、南亚以及西亚地区人口增长是最快的地区。据估计,目前世界人口每年增加8300万。
假定生育水平将持续下降,根据预测,世界人口仍然将在2030年达到86亿,在2050达到98亿,在2100年达到112亿。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中国人口的发展
1.1949年-1957年:从客观鼓励生育到逐步提倡节制生育
此阶段中国人口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4亿激增到1954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6亿,1955年卫生部和党中央先后提出要节制生育。
2.1958年-1969年:计划生育思想复苏,但丧失实施的社会环境
主要是受到了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严重冲击了人口政策的落实,此阶段人口数增长仍较快,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7.05亿。
3.1970年-1991年: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期
经过1978年“晚、稀、少”的人口政策到1980年全面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再到1984年“开小口、堵大口”的人口政策调整,人口政策基本完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为10.08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1.34亿。
4.1991年-2013年10月:人口政策稳定发展期
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形成,国家稳定现有人口政策。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2.95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为13.40亿。
5.2013年11月-至今:人口政策放松调整
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增加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国家适时调整放松人口政策,2013年11月生育政策调整为“单独二孩”,2016年1月起调整为“全面二孩”,2021年6月起调整为“全面三孩”。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为14.12亿。国家也围绕“三孩政策”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措施,增加公共服务资源供给,逐步建立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随着我国
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深化
优生优育逐渐成为
育龄家庭重点关注的问题
生育健康可爱的宝宝
是所有爸爸妈妈的美好期望
同样也是全社会努力的方向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因为新生儿出生缺陷
不仅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更加影响家庭幸福和谐
影响国家人口素质
那么如何做好优生优育呢?
《健康素养66条》第51条提出:
主动接受婚前和孕前保健
孕期应当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
具体一起往下看↓↓↓
优生优育,母婴健康
01接受婚前检查
使男女双方有一个互相了解健康状况的机会,了解患过什么病、有无遗传病史等,避免遗传病传给后代。
同时,又可以对被检查者进行性知识教育、婚后的生育安排、避孕方法指导。这样做有利于夫妇婚后感情和睦,建立美满的家庭,有利于后代的健康。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02接受孕前检查
一些看起来身体非常健康的人群,实际上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假如男女双方恰巧都是某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后代发病的几率就很大。
因为隔代遗传或散发的遗传病,往往男女双方仅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种情况只有依靠专业医生,通过家族病史调查及系谱分析来断定。
因此,建议所有备孕人群,为保障后代的身体健康而尽好自己的一份责任,主动进行孕前检查。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03选择最佳生育年龄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男女青年生命力旺盛的时期为25~29岁。一般以为,这是生育的最佳年龄。
生育过早,女性全身器官,尤其是生殖器官和骨盆还处于发育阶段,尚未完全成熟,妊娠和分娩的额外负担,对母子双方的健康均不利,难产或造成一些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可能性大;
生育过晚,年龄超过35岁,妊娠、分娩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道异常、产后出血等。
04避免发病期间受孕
男女中有一方在发病期间,如在急性传染病未恢复前,重要脏器功能不佳或处于活动期(如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和结核病活动阶段等)均应暂缓受孕,尤其是女方妊娠会使病情加重,疾病可能增加妊娠和生下的婴儿患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危险很大。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05做好孕期保健
保持身心健康,重视生活调理,不但能使孕妇本身顺利度过孕产期,而且还能为胎儿创造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所以,在孕期应该加强营养,实行劳逸结合,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心情愉快,并应节制性生活。并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来源:广西疾控、滨江区生殖健康服务中心、浦江社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