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亲水城市”更应惜水如金

2022-09-15 15:12  阅读:5100 

今年夏季,我国多地遭遇罕见高温干旱。自7月12日赣北局部开始出现重度气象干旱以来,至今已持续60余日,一些地方的江河湖库水位下降,其中,鄱阳湖创下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记录。高温干旱造成水资源短缺,不仅威胁到粮食安全和社会安全,同时影响着水环境和生态安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是决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中华民族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古以来,黄河、长江等水系沿岸就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特别是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河流湖泊众多,不少地方有“亲水城市”之美誉,丰沛的水资源,更是成就“鱼米之乡”的关键。然而,依水而居的人们,却不一定都懂得如何科学利用水资源。比如,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不高,高耗水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较大,导致浪费;有的地方为了“生态政绩”,打造人工湿地、人工绿洲,违背自然规律过度进行生态补水、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存在“隐形浪费”现象,公共供水管网漏损,居民不当用水、过量用水问题较为突出;等等。凡此种种,说到底是没有牢固树立水生态文明理念,缺乏节水、爱水、惜水、护水的意识和行动。

倡导在全社会建立正确的用水方式,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题中应有之义。

水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国有限的淡水资源,原本就空间分布不均衡。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水矛盾正在加剧,诸如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地面沉降等现象,以及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不仅在西北干旱地区较为明显,南方一些“丰水区”也不同程度存在。如果我们对水安全威胁视而不见,必定会自食苦果。

要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全民牢固树立“节水优先”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高度重视水安全风险,大力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我们要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角度明确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稳定的水资源保障。另一方面,各地要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特别是对“丰水区”“亲水城市”来说,更应居安思危,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形成“惜水如金”的观念,用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能减排等考核倒逼,避免出现抓节水缺乏主动的现象。同时,发挥市场的资源调配功能,实现节水激励的良性循环,做好发展总量的加法和用水总量的减法。

节约用水是生活方式,也是社会责任。一座城市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都体现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因此,“亲水城市”的内涵,不仅仅是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还要有在制度建设、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行动。比如,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逐步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提升城市对雨水的利用、调蓄、吸纳能力;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活服务用水单位等用水大户为重点,加强计划用水执行监管,并通过技术改造推动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推动节水理念、节水方法、节水窍门进社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等。只要我们不断推进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强城市吸水、蓄水、净水、释水的能力,就一定能增强城市应对极端气候的弹性和韧性,多渠道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持续的旱情,引发人们对水安全的进一步思考。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因为江河安澜而松懈,不能因为风调雨顺而陶醉。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江西日报


3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