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生物物种你认识多少?“生物记”助你找答案

2019-04-30 21:31 陈旭,樊攀  阅读:5030 
<p class="">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记者陈旭&nbsp;樊攀)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鸟类?你又能分辨出它们中的多少?这不仅是面向普通大众的一个问题,也是动物学家、鸟类学家面临的考验。而今,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p><p class="">带着相机、拿着望远镜,在野外仔细地搜索和分辨野生鸟类,再背上一本厚重的工具书……这是生物学家在做野外调查时常用的装备。</p><p class="">在生态学研究人员的眼里,动物随着季节更替、时间变化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特征,以及生物生存的地理信息、环境信息等都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但在过去,这些数据只能依靠他们逐一记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 class=""><img src="https://v.xinhua-news.com/store_attachment/xcbattachfile/dspdata/2019/04/30/XxjnzxC007012_20190430_CBMFN0A002.jp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right: auto; margin-left: auto; max-width: 100%;" ></img></p><p class=""><span style="color: rgb(0, 0, 255);" data-mce-style="color: #0000ff;">林聪田向记者展示野外调查需要携带的工具。新华社记者 陈旭&nbsp;摄</span></p><p class="">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工程师林聪田介绍,动物学家开展野外调查非常辛苦。“需要携带很多装备,一般是沿着设计好的样线边走边观察,拿望远镜搜索、长焦相机拍照,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物种要查一下工具书,如果认识的,会直接拿笔逐一记录在设计好的调查表格中。回去后还要把手写的记录再录入到电脑里,才能进行后续研究分析。”林聪田说。</p><p class="">枯燥和艰苦的工作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目前,做动物分类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少,但是公众想了解自然、了解生物的愿望却越来越强。”林聪田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究,关注如何用AI技术做生物自动识别,辅助科学研究。在他看来,目前单纯依靠人工完成动物分类困难重重。</p><p class="">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人工智能给出了一种答案。2017年,林聪田开始利用百度AI开放平台探索在物种多样性领域的开发与创新,研发出一个名为“生物记”的人工智能平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 class=""><img src="https://v.xinhua-news.com/store_attachment/xcbattachfile/dspdata/2019/04/30/XxjnzxC007012_20190430_CBMFN0A001.jp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right: auto; margin-left: auto; max-width: 100%;" ></img></p><p class=""><span style="color: rgb(0, 0, 255);" data-mce-style="color: #0000ff;">2017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野外工作。(受访者供图)</span></p><p class="">据介绍,这一技术能为研究人员减负。当一位野外工作人员拍下一张照片时,他就能随时通过平台去快速识别,并记录物种出现的时间、精确的位置信息及生存环境信息。基于这些记录,并结合气候、温度、降水、植被等数据,生态学家可以开展物种潜在分布区的预测,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估与保护。</p><p class="">林聪田介绍,“生物记”的背后有庞大的数据在支持,这些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A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支持建设的物种多样性信息平台。以鸟类数据为例,该平台收集整理野外鸟类生态图片40多万张。</p><p class="">如何让“生物记”实现快速精准识别?分类学专家通过论证标注筛选,最终选出20万幅,覆盖1000多个中国鸟类物种,用来训练“生物记”。“能看清鸟的眼睛的照片,基本都能有效识别。”林聪田说。</p><p class="">为了让人工智能获取更多数据完成学习,林聪田准备5月中旬开始面向公众推广“生物记”手机App,鼓励鸟类爱好者将拍摄到的图片上传到App里。林聪田说,这样既能增加可以训练的数据,同时又能普及生物科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v.xinhua-news.com/store_attachment/xcbattachfile/dspdata/2019/04/30/XxjnzxC007012_20190430_CBMFN0A003.pn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right: auto; margin-left: auto; max-width: 100%;" ></im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 class=""><span style="color: rgb(0, 0, 255);" data-mce-style="color: #0000ff;">“生物记”App界面展示。(受访者供图)</span><br/></p><p class="">“很多鸟类中文名称比较复杂,存在一些生僻字,‘生物记’利用定制化语音识别针对鸟类名称进行建模,能够准确识别大部分鸟类中文名称,让用户可以快速通过语音模式记录观测笔记,部分替代手动输入功能。”林聪田说,“生物记”能够在专家、公众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当公众对人工智能的结果存疑时,可以请求专家鉴定”。</p><p class="">从“十五”计划开始,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持续进行生物多样性数据整合与信息系统建设。“我们的衣食住行与生物多样性都有关系。”林聪田说,人作为生物多样性中的一环,其他物种的生存也会影响到人类。在保证物种资源可持续发展上,需要做的还有很多。</p><p class="">“没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没有美丽中国。”林聪田说。</p>
14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