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诚信建设万里行)最是良心好味道——成都94岁“网红”马婆婆的“粽子生意经”

2019-06-07 11:24 袁波  阅读:5114 
<p>新华社成都6月7日电题:最是良心好味道——成都94岁“网红”马婆婆的“粽子生意经”</p><p>新华社记者袁波</p><p>拿起粽叶挽成圆锥形,舀勺糯米填入,扯条麻绳绑紧,一个粽子就立于手掌……连日来,成都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四位“创始婆婆”中唯一健在的94岁马婆婆包粽子成为当地一景,引起网友关注。</p><p>记者采访了解到,把“良心好味道”视为生意本钱的马婆婆,27年来靠着包粽子的好手艺,不仅日子过得红火,还带动开创了远近闻名的“粽子一条街”。每逢端午,近百家商铺现包现煮手工粽,带动千余人就业,营业额好几百万元。</p><p>马婆婆本名叫周启玉,夫家姓马,因此周围人称她马婆婆。1980年马婆婆退休,原本和丈夫生活安逸,无奈命运在她最该享清福时拐了弯——1992年初儿子下岗,让她心急如焚。受到街坊李婆婆摆摊卖粽子的启发,她找来邻居梅婆婆和任婆婆在这一年合伙“创业”。</p><p>对退休老人“创业”,起初还有人说些风凉话,但马婆婆也坚持了下来。“人生有时和粽子差不多,难免受到冷言冷语,就像糯米要冷水泡,粽叶要冷水浸洗,最后才能煮好粽子。”马婆婆说。</p><p>第一次做生意,马婆婆买来25斤糯米,那时候糯米里有碎糠和小石子,她只能用手挑,眼睛痛得很,也要一粒一粒挑完,粽叶也要一片一片仔细刷洗干净。马婆婆相信,粽料要好,要讲诚信,不能搞一锤子买卖。当时白粽3元一斤,红豆粽4元一斤,没想到第一次出摊就卖完了。那年端午节,婆婆们每人分了500元钱。这一年,马婆婆67岁。</p><p>渐渐地,因为粽子干净卫生,回头客越来越多。合伙经营两年后,几人便各自立起招牌单干。</p><p>粽子生意是良心活儿,也是辛苦活儿。马婆婆每天早晨六点准时出摊,熬夜备料,端午熬通宵是常态。她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家里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最终全家人都学会包粽子,齐上阵把生意越做越好。</p><p>顾客多了,马婆婆家粽子用料“良心”不减。特色牛肉粽、板栗肉粽等都只买当天上好新鲜肉,农家腊肉粽用达州的土猪肉……</p><p>好名声口口相传,慕名来学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人劝“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但几位婆婆却都没有“竞争心态”,还收了不少徒弟。邻居任有素下岗后还要供女儿念大学,马婆婆主动给了她5袋糯米做“本钱”。“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我们晓得苦是啥滋味。”马婆婆说。</p><p>多年来,马鞍东路的粽子铺越开越多,而街上绝大多数卖粽子的商户都是婆婆们的徒子徒孙。这里粽子明码标价:白粽一般8元一斤,荤粽13至18元一斤。“包粽子看得见,吃得放心,价格比外面的实惠。”来往的市民交口称赞。</p><p>如今,“粽二代”“粽三代”接过接力棒,还开了网店,马婆婆时常念叨:“莫忘了招牌上的‘良心好味道’。”</p><p>“老妈对粽子感情深得很,要是我们甩摊子说‘今年不包粽子’,她肯定不高兴,一不高兴身体就不舒服。”儿子马天利对记者说。</p><p>话未毕,一旁的马婆婆又教育起儿子来:“我们靠粽子养家糊口,三个孙子都上了大学,日子好了也不能忘本!”</p><p>2014年起,“粽子一条街”要拆除的传闻四起。“当时很担心不能再卖粽子了。”马婆婆说。</p><p>没承想,2015年旧城改造项目落成后,马鞍东路社区保留了“粽子一条街”,2018年还成立手工粽协会,“小苗”逐渐长成“大树”。</p><p>马鞍东路社区党委书记何凤琴表示,“粽子一条街”重视诚信经营,商家必须实名登记管理,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p><p>“从自发沿街摆摊到规范经营,‘粽子一条街’已经成为成都人过端午的重要印记。”76岁的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原副总编何传俊表示,老人用勤劳、善良、诚信创出的“粽子一条街”,赢得了百姓好口碑,也留住了端午乡愁。(完)</p>
17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