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人过世了,微博还在发</p><p><br/></p><p class="" style="">半月谈记者 周蕊</p><p><br/></p><p class="" style="">“号主”已经过世,却无法在被盗号的情况下“自证清白”,让其亲友“无法平静”;“水军”“洗号”问题多年来难解,监管失控;粉丝争斗“轮博”,只为偶像在排行榜“碾压”;一段时间不使用的“睡眠微博账号”,当用户重新登录后却发现自己成为不感兴趣 “大号”的“真实的假粉丝”……</p><p class="" style="">这样“奇幻”的场景,背后的部分互联网平台究竟是无能为力还是不愿作为?</p><p><br/></p><p class=""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1, 127, 229);" data-mce-style="color: #337fe5;"><strong>人气虚胖,平台患上刷量依赖症</strong></span></p><p class="" style="">近日,不少网友晒出微博“被盗号”的经历。其中,网友“花山湾湾花”“小张”等的遭遇最为离奇:过世的朋友微博账号被盗号后,天天发布垃圾营销文案,却又难以要回账号的“主权”,“异常愤怒却无能为力”。</p><p class="" style="">“洗号”问题也同样疯狂。半月谈记者曾关注的一名知名美妆博主活跃于微博,开设微信公众号并从微博等平台进行成功“导流”后,便将账号转卖给做美妆和时尚的自媒体公司,并开始发布许多来源基本为抄袭和拼凑的劣质广告文案,这位美妆博主的不少“真粉丝”对此非常诧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 class=""><img src="https://v.xinhua-news.com/store_attachment/xcbattachfile/dspdata/2019/06/09/XxjyxmC007009_20190609_CBMFN0A001.jpg" style="display:block;margin-right:auto;margin-left:auto;max-width:92%" ></img></p><p></p><p class="" style="">一名公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坦言,行业内出现了一种新的“低成本吸粉洗白”方式,通过主动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发表“找骂”的观点,吸引“路见不平”的网友点击页面“追着骂”以换取“吸粉”的效果。风波过后,通过改变用户名等方式“洗白”,“摇身一变”成为“大号”,而粉丝根本不知道账号已经易主,甚至不记得为何关注该账号。这样的账号可以卖出不低的价格,冷血“找骂”后,“洗号”反而成为一条生财之道。</p><p class="" style="">短短一条微博,转发量过亿,平均下来,10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转发了这条微博。媒体曝光后,微博将转发数据限制为最高显示“100万+”,但“鼓励粉丝争斗”的排行榜并没有停止。</p><p class="" style="">一名偶像养成节目“创造101”选手的资深粉丝说,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自己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完成“打投做数据”和“轮博”,希望帮助自己的偶像第一个冲出“新星榜”,加入地区榜单,“碾压其他选秀选手”。</p><p><br/></p><p class=""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1, 127, 229);" data-mce-style="color: #337fe5;"><strong>“装睡”,或是“偷偷醒着”</strong></span></p><p class="" style="">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互联网平台人气虚假泛滥,背后是平台、账号、水军公司、粉丝多方“各取所需”形成的畸形生态,真实人气已经成为一场虚幻的刷量比赛。有的互联网平台重数据和流量、轻监管和服务,有的甚至偷偷成为“人气军备竞赛”的操盘手。</p><p class="" style="">出于对流量和营销的考量,一些平台明知“水军”、营销号、“盗号”、“洗号”泛滥而不愿意真花力气整治。消极“装睡”以获得更多的日活,而通过规则设定,平台鼓励粉丝之间互相争斗,以延长其使用时长。</p><p class="" style="">上述一些粉丝告诉半月谈记者,现在的排行榜细化为阅读人数、互动数、社会影响力、爱慕值等非常多的细分子项,需要粉丝完成阅读、转发、发超话、送花等各种动作。“如果偶像在排行榜上的分数值下降甚至是排名下降,第二天肯定要血雨腥风扳回来。”</p><p class="" style="">半月谈记者注意到,占据排行榜计算分值1/5权重的爱慕值,通过“送花”行为完成,每朵花需要花费2元、贡献2个爱慕值,点击送花时系统“默认建议”送10朵、花费20元。</p><p><br/></p><p class=""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1, 127, 229);" data-mce-style="color: #337fe5;"><strong>告别“幻境”,有多难</strong></span></p><p class="" style="">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认为,对正在飞速成长的互联网平台来说,剔除虚假数据、创造更加健康的环境是更加有利的做法,但对已经垂垂老去、日活用户出现“瓶颈”的平台来说,如何将核心高频的用户留下,并不断提高他们的使用时长,则是思路完全不同的考量。“互联网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不进则退’,平台有很强烈的增长焦虑,需要用各种方式‘粘住用户’并让他们贡献收入,一些平台由此催生的方式便是将焦虑转嫁给用户。”</p><p class="" style="">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关从业人员说,如果在最开始某些账号发布低俗评论时就加以制止直接封号,根本不会出现种种“灰色利益链”。“平台完全可以对一部分涉嫌挑战公序良俗的账号加以警告,一旦出现‘洗号’就停止其发布。”</p><p class="" style="">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说,互联网上的潜规则和套路最终都是为了盈利,各类互联网平台应当直面问题,提高诚信水平,加速行业整体净化。(完)</p><p class="" style=""><br/></p><p class="" style="">来源:《半月谈》2019年第10期</p>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