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社会)农家客栈里的“南腔北调”

2019-06-10 14:34 郝玉  阅读:5223 
<p>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10日电(记者郝玉、丁磊)入夜,拉着行李箱,推开屋门,窦立萍小心翼翼地拉下屋内灯绳,一间清爽的8人间即刻呈现在眼前。</p><p>这里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齐干吉迭乡萨尔布拉克村,当星星点点的灯火在村里亮起时,55岁的哈萨克族牧民迪尔达什·木提的农家客栈里传出了上海话、四川话、河南话,还有粤语。今晚,村里迎来入夏后的第一批游客。</p><p>记者抵达客栈时,迪尔达什·木提正热情地帮刚刚入住的深圳游客窦立萍打理床铺,“都是大通铺,不过你放心,被褥都是昨天刚换的。今晚做拌面,你收拾好了就出来跟大家一起吃。”</p><p>在新疆北部地区,一些哈萨克族牧民仍保留着四季转场的传统。萨尔布拉克村是福海县牧民每年夏季牧场的必经之地。村民们从没想过,见证了祖祖辈辈转场放牧的村庄,如今竟成了城里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地点。连续几年来,每逢夏、秋两季转场,自驾游、摄影爱好者几乎爆满,村里也悄然兴起十几家牧民开的客栈,为来往游客提供食宿便利。</p><p>晚上10点,虽已过晚饭时间,迪尔达什·木提还是坚持给晚到的客人露两下“绝活”。不一会儿,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过油肉拌面就端上了桌。面不够?免费加,管饱。</p><p>经历了旅途的疲惫,这些操着不同地方口音的游客们并不介意餐具的简陋,油晃晃的面条很快被一扫而光,再剥开一瓣大蒜送入嘴中,顷刻间满头大汗。这吃法看似有些粗放,但食客们吃完常常会大呼“过瘾”!</p><p>口腹获得极大满足的同时,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也打开了话匣子。</p><p>“我是第二年来看转场,给大家个建议,我们明天早上五点就出发,等太阳刚升起时画面最美。”窦立萍说。</p><p>得知有“过来人”,几位四川、上海游客立马凑过来讨经验:早上进山冷不冷,哪里才是最佳拍摄地点,羊群一般几点经过……窦立萍也不吝啬,知无不言,三两下子,大家就熟络起来了。</p><p>有人要了啤酒,推杯换盏间,不知不觉已是弯月高挂,夜色笼罩着静谧的萨尔布拉克村。屋外,草原、毡房更显静谧之美;屋内,游客们定好闹铃逐渐散去,客栈又恢复了安静。</p><p>迪尔达什·木提这才有时间坐下歇歇脚,他说:“以前转场我忙着搬家,现在转场我忙着赚钱。”</p><p>儿时跟随父母翻山越岭的记忆又在迪尔达什·木提眼前浮现。谁能想到,10年间,他们一家从高山牧场搬进了富民安居房,生活方式变了,生活轨迹也变了。</p><p>近几十年来,新疆牧民渐渐融入现代生活,赚钱不再只围着牛、羊和骆驼转。一些牧民依靠“地利”优势吃上旅游饭;一些牧民选择由他人“代牧”,自己和家人腾出更多时间在城里打工、享受生活;还有牧民把地承包给别人,自己再打一份工同时拥有两份收入……(完)</p>
5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