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叶小纲: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p><p><br/></p><p class="">半月谈记者 张曦</p><p><br/></p><p class="">叶小纲是当代践行中国音乐“走出去”的杰出人物。作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他自觉肩负起了推动音乐塑造中国文化自信的使命。在这位音乐家眼中,音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叶小纲接受了半月谈记者的专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 class=""><img src="https://v.xinhua-news.com/store_attachment/xcbattachfile/dspdata/2019/06/10/XxjyxmC007003_20190610_CBMFN0A001.jpg" style="display:block;margin-right:auto;margin-left:auto;max-width:92%" ></img></p><p class=""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3, 153, 153); font-size: 14pt;" data-mce-style="color: #999999; font-size: 14pt;">2017年9月,叶小纲创作的第五交响乐《鲁迅》在国家大剧院上演</span></p><p class=""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1, 127, 229);" data-mce-style="color: #337fe5;"><strong>“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strong></span></p><p class="">2019年1月15日晚,作为中国交响乐作品回顾展演暨第六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北京音乐会的重头戏,叶小纲创作的第五交响乐《鲁迅》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这部交响史诗是“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凝结了叶小纲多年的心血。</p><p class="">《鲁迅》上演之后,得到了国际的承认,被誉为代表当下中国交响乐最高水准。“这部交响乐所刻画的形象是经典的,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叶小纲难掩激动,言辞间仿佛又回到了音乐中刻画的风雨如磐、呐喊未绝的时代。</p><p class="">“《鲁迅》好比我自己的亲生孩子,一直尽心呵护照料,才有向世界展示的高光时刻。毕竟,除了创作、教学,我还有另外一个责任,就是推广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叶小纲说。</p><p><br/></p><p class=""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1, 127, 229);" data-mce-style="color: #337fe5;"><strong>一拨一弹讲述“中国故事”</strong></span></p><p class="">《中国故事》是中国音乐“走出去”的重要策划项目之一。该系列音乐会自2003年9月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爱弗利·费雪音乐厅成功首演以来,足迹在世界范围内一路延伸。</p><p class="">无论是德国柏林、慕尼黑,英国伦敦、爱丁堡,还是俄罗斯莫斯科,印度加尔各答,乃至远及哥斯达黎加圣何塞,秘鲁利马……悠扬的中国旋律在五大洲余音袅袅,令万千观众如痴如醉。</p><p class="">《中国故事》专场音乐会,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当代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内容和角度的选取非常重要。唐诗宋词、天府之国、汶川地震甚至南京大屠杀……这些内容不仅是镌刻在中国观众心里的记忆符号,对海外受众也充满吸引力。比如《中国故事》音乐会中《我遥远的南京》一曲,便是为纪念1937年在南京被日本军队杀害的30万中国平民而创作。</p><p class="">“尽管在这么多国家取得了成功,但我认为还很不够。不仅仅是演出数量不够,而是中国在国际音乐界的影响力乃至话语权还远远不够。就拿秘鲁来说吧,这是个与中国距离甚远的南美洲国家,那里的人民却对中国音乐非常感兴趣。不过我们还没有找到让中国音乐在当地人心中扎根的方式,往往演出结束了,人家的兴趣也就慢慢消退了,还停留在看个新鲜的层次。”叶小纲说。</p><p class="">半月谈记者注意到,《中国故事》每次海外巡演的曲目都不一样。“推广中国传统音乐要坚持原汁原味,要体现自己的特色。真正下功夫的创作,是可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心心相通的,这是我们的作曲家必须注意的一点。”叶小纲说。</p><p><br/></p><p class=""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1, 127, 229);" data-mce-style="color: #337fe5;"><strong>让家国情怀成为创作源泉</strong></span></p><p class="">叶小纲坚信,坚定文化自信不是朝夕之功的事,可以说永远没有完成时。他认为,中国音乐发展已经步入良性轨道,未来几年内,会有更多讴歌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经典作品问世。</p><p class="">“能够长久流传、成为经典的音乐离不开家国情怀的滋养。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何种艺术表达方式,家国情怀都是激发美、创造美最重要的火花。”叶小纲表示,“我们搞创作必须了解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想人民之所想,从人民之所愿。”</p><p class="">“鉴于音乐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管理需要更多依靠专业的人士。应该敢于放手,把话语权交给市场和观众,给音乐人充分的发展空间。相信广大文艺工作者能够创作出不负时代重托的传世文艺精品。”谈起中国音乐发展的制度保障和环境营造,叶小纲如是说。</p><p class="">对于音乐在大众审美教育中应该发挥的功能,叶小纲也多有强调:“音乐会帮助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无论自认为是否有音乐天赋,每个人都不应该放弃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完)</p><p class=""><br/></p><p class="">来源:《半月谈》2019年第10期</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