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深度拥抱“互联网+医疗健康”让更多人享受健康

2019-06-13 14:45 吴书光  阅读:507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v.xinhua-news.com/store_attachment/xcbattachfile/dspdata/2019/06/13/XxjwszC007034_20190613_CBMFN0A001.png" style="display:block;margin-right:auto;margin-left:auto;max-width:92%" ></img></p><p class=""><span data-insert="insert" style="color: rgb(51, 127, 229);" data-mce-style="color: #337fe5;">6月10日,观众在健博会上互动体验人工智能视网膜健康评估分析。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span></p><p></p><p class="">新华社青岛6月13日电(<span style="font-size: 16pt;" data-mce-style="font-size: 16pt;">记者吴书光、田晓航、苏万明)</span>一“目”了然你的健康,拍摄视网膜影像,可筛查30种病变……79岁的青岛市民李素珍体验了“人工智能视网膜健康风险评估”的免费体验项目,“只用了两三分钟就出了检查报告,眼底动脉硬化的老问题被查了出来,效率很高”。</p><p>6月10日至12日在青岛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博览会上,智能导诊机器人引导患者选择就医科室和专家;人工智能诊断帕金森病系统,实时观测患者,方便医生制定专属治疗方案。一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健康深度结合的科技创新受到追捧。</p><p>记者看到名为“人工智能视网膜健康风险评估”的两台人工智能眼底相机前一度排起了长队。据介绍,通过拍摄双眼视网膜,并在第一时间上传影像至后台数据库,与已有海量信息比对,可筛查早期细微病变,并提出健康建议。</p><p>“人体患病后很多时候会在视网膜上有所体现,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出人体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一位工作人员说,除了眼健康,这项检测还可检测高血压、静脉阻塞等30项病变。</p><p>随着中国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5G技术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5G+医疗”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热议的话题。专家分析说,5G技术将大大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能,推动健康服务体系发展和模式重构,深刻改变人们的就医体验。</p><p class="">“未来病房可能不再需要医疗监护仪,而是通过信息贴片,把病人的信息利用5G网络快速传到工作站”“重症监护室查房可以通过远程操作机器人实现”“在急救车里就能调阅病人以往的治疗资料,开具各种检查单,实现急救前移”……在医疗从业人士眼中,5G技术将如此拓展医疗健康服务的空间和内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v.xinhua-news.com/store_attachment/xcbattachfile/dspdata/2019/06/13/XxjwszC007034_20190613_CBMFN0A003.jpg" style="display:block;margin-right:auto;margin-left:auto;max-width:92%" ></img></p><p class=""><span style="color: rgb(51, 127, 229);" data-mce-style="color: #337fe5;">6月11日,观众在健博会上互动体验人工智能视网膜健康评估分析。新华社记者吴书光摄</span></p><p class=""><br/></p><p class="">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赵杰认为,5G将颠覆现在医疗的生态。“医疗场景的网络需求非常大,而大带宽、低时延、安全是5G的典型特征,这恰恰符合未来医疗发展需求。”</p><p>他说,随着5G技术与医疗服务需求融合,院内设备互联、院间医疗业务的开展以及院外应急救治和区域医疗系统有机结合,都有望快速实现。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已在全国实现首个5G医疗实验网的建设,并在国内首次完成了独个场景5G医疗应用的测试。</p><p>有分析称,5G技术的应用,将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外延,并重新规划医疗服务模式和体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也将随之发生改变。</p><p>“利用大数据技术,我们做了基于医学图像临床疾病的预测诊断模型,可以预测这个人未来得心脏病的可能性,从现在开始就帮助他改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华西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主任张伟认为,预测干预医学将在新型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和管理中得到应用。</p><p>专家认为,远程可视技术、生物传感器和感应传感器的连接、图像识别技术下的影像诊断技术等联合起来,移动互联下的医疗服务模式将出现医疗服务平台化、去机构化的趋势。</p><p class="">张伟认为,基于“新医科”的新时代医学教育体系变革将会发生,医学人才知识体系需要重构,比如,理工医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护理及健康管理人员的分类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data-mce-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v.xinhua-news.com/store_attachment/xcbattachfile/dspdata/2019/06/13/XxjwszC007034_20190613_CBMFN0A002.jpg" style="display:block;margin-right:auto;margin-left:auto;max-width:92%" ></img></p><p class=""><span data-insert="insert" style="color: rgb(51, 127, 229);" data-mce-style="color: #337fe5;">6月11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参会者在论坛开幕式上倾听嘉宾发言。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span></p><p class=""><br/></p><p class="">虽然“5G+医疗”的前景令人兴奋,不过也有分析称,现阶段仍需要理性对待。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认为,“5G+医疗”目前面临组网贵、成本高、迭代难等难题,而且,5G通信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还有待观察。</p><p>“临床是不允许出错的,不允许有波动。”卢清君说,当5G组网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临床应用一定要谨慎。</p><p class="">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葛西健说,创新包括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有望大大改善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医疗卫生状况,比如个性化医疗、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和移动医疗已经在中国和其他地区推动了医疗服务的改善。(参与记者:温竞华、姚雨璘)</p>
129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