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审计局结合当前开展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紧盯被审计单位政策贯彻落实、财政财务收支、重点项目资金使用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方面,打好三场“战役”,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助力广信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完成30个项目审计的现场审计工作。
关口前移,打好审前调查“预备战”。审计工作前期,细化审前调查,针对性完善审计方案,确立明确的审计重点内容,对项目前期工作和过程管理的审计监督进行“补板”,充分发挥实施方案“指挥棒”作用。从被审计单位职责入手全面收集和整理被审单位基本材料,着眼经济监督定位,通过法规学习、查阅资料、个别访谈、集体讨论等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所涉及的方针政策、履行职责、主要业务的操作流程、执行的政策依据等关键信息,分析研判被审单位的经济状况、内控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将其作为审计重点内容,从而针对性制定具体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找准审计发力点,确保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立足主线,打好审中实施“主动战”。审计实施期间,沿着“政策落实——项目实施——资金使用”主线,紧扣重点领域重大政策落实,重点关注基础教育、“涉农”及乡村振兴资金、医疗行业、工程项目、民生保障等领域问题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现象;紧扣履行财政财务管理和经济风险防范等职责,重点关注财政资源统筹、预算编制执行及非税收入征收、财政财务风险防范等内容,揭示非财政拨款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依托单位职权违规设立收费或罚款项目等问题;紧扣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执行,重点审查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查看被审计单位在“三重一大”、授权审批等制度方面等方面的执行情况是否存在内控制度执行不严、约束力不强等问题。
提质增效,打好审后总结“巩固战”。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组一方面召开“复盘会”,对审计结果“回头看”,总结经验、分享心得,推广审计思路与技巧,提炼信息要情,形成审计专报,促进审计成果进一步转化;通过向被审计单位发送整改督办函、现场核查等方式,明确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限,实行问题对账销号,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有效实现了审计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规范、防范风险、服务决策的目的,全面提升审计整改监督成果;对突出质量问题进行通报和专项治理,筑牢审计质量“生命线”。(程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