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走进望仙乡沙洲红军街,一条条街道,一个个展馆,一块块纪念牌,承载着望仙乡沙洲村一段段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散发着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
如何让这些红色记忆“活”起来?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望仙乡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物、事、人、魂”,将红色文化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使沙洲红军街成为全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的主要阵地,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启智润心,传承红色文脉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充满历史韵味的红色文化长廊,长廊共有12个版块,记载着沙洲、沙洲红军街旧址群、赤色贸易、苏区银行、苏区精神、战斗故事、望仙英烈等……”讲解员王传仁站在参观人群中,讲述沙洲的历史。
廉上沙洲展示馆,里面分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廉上沙洲 示范保障”“继往开来 廉䪨传承”三个章节,里面保存了1923年至1946年的沙洲大事记,记录了《我当的是穷人的主席(方志敏)》《清正廉洁的省苏财政部长(张其德)》《来了一位“真包公”(邵式平)》等8个红廉榜样故事,最后以方志敏珍贵的手写稿《清贫》结尾。
望仙乡用活本土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中小学常态化开展“讲红色故事”比赛,依托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等方式开展红色教育。通过查阅、搜集、整理、研究相关文物资料及史实、走访烈士后代等,由专业讲师开设红色课堂,每年为中小学校宣讲100余场。
文旅融合,打响红色品牌
“1930年前后,方志敏在红军街设‘红十军前敌临时指挥部’,苏维埃革命时期,方志敏经常住在这里,沉着冷静,应对变局……”
沙洲作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志敏、邵式平等革命前辈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是红十军重要的活动场所。近年来,望仙乡开发建设红色文化长廊、红军广场、廉上沙洲展示馆、红色贸易区、红韵阁、红军大礼堂等红色平台,连点成线、连线连片,着力打造“沙洲红军街”这一红色品牌,切实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今年以来,依托乡委党校、红色教培基地等阵地,吸引8000余名干部群众开展沉浸式、体验式研学。
创新形式,拓展传播路径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周末时分,红军大礼堂里,一群党员跟随银屏齐声高唱红歌。随着“红歌大家唱”“红色电影展播”“一封家书”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相继开展,村民参与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
为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期待,望仙乡策划了多场接地气、高人气的红色文化活动,把村民相互交流红色文化、游客参观学习的场面拍成短视频,有效激活群众参与效能,持续深化红色教育,构建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红色文化传播新方式。
望仙乡将革命故事与英雄事迹紧密结合,将这些素材编织成生动、深刻的故事作品,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打造出一批批红色文艺精品,并通过“线下专题展览+线上视频播放”的方式,增强当地红色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记者程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