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乐业家园里的主事人贴心人领路人 ——记上泸镇苎圳村党支部书记陈连良

2020-06-15 23:18  阅读:10431 

“陈书记,我家房子漏水了,我想再加一层解决房子漏水的问题,你看可以吗?”6月11日,上泸镇苎圳村樟树潭安置区居民毛贤旺询问到。“根据国家政策,安置房是不允许随意增加面积的。我给你联系下维修师傅吧!”陈书记回答到。

毛贤旺口中的“陈书记”就是上泸镇苎圳村党支部书记陈连良。他是该镇事业干部,2007年到苎圳村任支部书记,2011年起先后带领174户777人实施易地搬迁,建设安置房面积超过17000平方米。他也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易地搬迁的主事人、贫困群众的贴心人、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易地搬迁的主事人

上泸镇苎圳村樟树潭安置区的居民来自天窗岩、双石、山棚等偏远山区或山洪地质灾害区。这些地方环境恶劣、生产条件差,村民对于移民搬迁,过上安稳、富裕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从2011年起,就陆续有群众搬迁至樟树潭安置点。2017年,又有33户符合政策的贫困户和两户居民要搬迁。

面对即将搬迁的35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已经有两次搬迁工作经验的陈连良也丝毫不敢怠慢。因为他知道,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头号工程”,也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直接关系扶贫成效,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必须“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35户的名单我们张榜公布了7次才最终确定的。”七次张榜,是陈连良及同事们长达几个月辛苦的总和。

政策规定,安置房的人均面积是25平方米,但不同的的家庭会有不同的需求,有的希望占地面积大一点,有的希望能建成两层……要尽可能满足大家的要求,也要符合规划要求、维持整体建设风貌的统一,就必须形成统一的看法。为此,陈连良召集35户居民选出代表,成立理事会,充分吸收大家的意见。最终,大家统一了意见,确定了户型和建设方式。2017年6月,樟树潭安置区第三期安置房开工建设。

为保证35户居民能及时住进新房,陈连良隔三差五就到工地上转转,看看施工方工人到场人数,察看工程质量,与施工方商讨下一步工作安排。在安置房建设的同时,陈连良还积极争取资金将移民安置区内的所有路面改造成沥青路,完善供水、排水管道,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2000平方米的村民休闲健身广场、景观便民桥、医疗卫生室、文化阅览室等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安置房终于如期竣工。领到钥匙后的群众看着自己家分到的新房笑得合不拢嘴,“房子设计合理,环境也好,配套设施很齐全,我们很满意!”当年年底,就有部分群众搬进了新居。

“过去我们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住楼房、有工作,现在我们自己也过上这样的日子,非常满足。现在大家白天工作,晚上就到广场散散步、跳跳舞,还可以到村综合服务平台的书屋充充电,丰富一下精神生活,享受着移民搬迁带来的幸福美好生活。”搬迁群众发自内心的一番话是对陈连良所做工作最好的褒奖。

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樟树潭安置区居民原先都是散居的,现在住在一起了,偶尔也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事情,甚至会闹点小摩擦。每到这时,陈连良就成了他们的贴心人。

艾喜红是陈连良结对帮扶的易地搬迁贫困户,她坚强自立。可是2018年10月的几次走访,陈连良发现艾喜红的精神状态不太好,经过了解他才知道,原来她跟公公婆婆闹矛盾了。

艾喜红是外来媳妇,2017年因丈夫意外去世被纳入贫困户。在帮扶干部与村两委干部的鼓励下,她擦干眼泪,重拾信心,积极创业,与他人合伙创办来料加工业,实现了脱贫。

眼看日子越过越好,他的公公婆婆却不乐意了。原来,他们担心儿媳业务越做越大,交际越来越宽,总有一天会远走高飞,不再管他们了。即使艾喜红多次表示一定会给他们养老,但执拗的老人就是放心不下。了解情况后,陈连良上门做起了二老的工作。几次家长里短、贴心暖心的劝解后,老人的心结慢慢解开了,也主动提出了要帮助她照顾小孩的想法。解除后顾之忧的艾喜红2019年又自筹资金成立了宏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租用50亩地发展食用菌种植,如今年产值已近百万元。

说起自己脱贫致富的经历,艾喜红说最应当感谢的是陈书记,是他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拉了自己一把。

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易地搬迁最终目的是要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了让贫困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陈连良将目光锁定在发展产业上。

2017年,他引进了菌菇生产、加工基地,成立了菌菇种植示范合作社,同时鼓励引导有意愿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参与菌菇基地和生产车间就业的45人,其中移民搬迁户15人,人均月收入达2500元以上。扶助致富带头人在移民新村内创建扶贫来料加工联系点2个,扶贫车间1个,发展来料加工经纪人4人,年产值达400余万元,参与来料加工达380余人,其中移民户、贫困户147户,每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

“除了发展产业助民增收外,我们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并适度向易地搬迁户倾斜,提高低保保障标准等多种途径增加贫困户收益,确保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陈连良目光炯炯有神,言语坚定。

“现在的政策真是好。国家不仅帮我们建起了新房子,美化了家园,还引进产业让我们在家门口上班赚钱,帮助我们脱贫致富,我相信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红火的”。“樟树潭安置区真是我们的乐业家园。”陈华富因为没什么技术,搬迁之前只能靠打点零工养活一家人,搬迁后,他在菌菇种植大棚学到了技术,有了稳定的收入,家里生活越来越好,笑声也越来越多。

来源:稻花香里广信

9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